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聽孩子說他們希望如何被教育

聽孩子說他們希望如何被教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391916
張凱甯
奧林
2009年3月06日
83.00  元
HK$ 70.55  







* 叢書系列:親子•生活•教養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6*1.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親子•生活•教養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大人認為好的,對孩子未必就是好的。關於「教育」這件事,從來都是大人說了算!

  或許我們該聽聽孩子們對於「教育」的看法。他們希望怎麼樣被對待、他們希望怎麼樣被啟發,這一次,請讓我們聽聽孩子們的真正心聲......

  本書原文為義大利文。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當我們想跟孩子談有「爭議性的」主題時,我們是否能以開放的態度來和孩子們討論?聽聽孩子怎麼說,去了解他們,並從孩子們說的去使我們的教育方式變得更好,正是作者寫作這本書的目的。儘管書中的案例全是以義大利的現況為主,但讀者們一定不會陌生,因為台灣目前的確也面臨著同樣的教育問題。這本書將讓我們更細觀自己的教育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我們在教育上,以更好的觀念、態度和方式去教育我們的孩子。

  我們真的有能力去傾聽孩子們說的話嗎?作者保羅˙克羅培走遍義大利,多年來不斷與各地的家長、學生、老師、教育工作者舉行了無數的會談,而多年來的實地傾聽,便產生了本書中提到的許多值得反省、改善的問題:

  關於孩子的創造力、學習力、勇氣、熱情、天分發展等,大人是如何抹煞了他們所具有的這些珍貴資源?

  孩子們為什麼總是覺得無聊?為什麼這個世界給孩子的感覺常常就是無聊的呢?

  毒品是壞東西,為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就是要吸食?這個現象又有什麼意義?毒品可能消失嗎?

  快樂可以追尋嗎?大人自己知道如何追尋快樂嗎?又要如何教導孩子去尋找快樂?

  好家庭一定可以教出好孩子嗎?許多的犯罪事件反而是出自這些所謂出身自好家庭的孩子,到底我們的家庭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喜怒哀樂,每個人都有抒發情緒的權利,孩子也一樣。大人要怎麼做才能教出可以享受又能掌控好自己情緒的孩子?
科技快速發展所養出的宅男宅女,只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嗎?大人們又有什麼責任?

  各地方政府對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什麼樣好的政策,來培育出健康的未來主人翁呢?例如:建立新的而且不是以「競爭」為唯一目標的學校;重視每個孩子的獨特性,因為它可以是項珍貴的資源;教導孩子們如何放慢生活有多麼重要。

  什麼是愛?什麼是負責?什麼是生活?家庭應該要怎麼樣去教導孩子這些?

  大人認為好的,對孩子未必就是好的,直到現在,我們大人還是常犯這樣的錯誤。作者在這本書中將孩子們的怒火與憤慨以一個個真實案例完全呈現出來,更明明白白地告訴所有人──教育改革絕對是刻不容緩,而且是最困難的挑戰;但它同時也是最美好、最有希望的挑戰。



一 為什麼孩子不愛上學?
1學校必須徹底改變......
2讓老師們去彎腰吧!
3體罰有用?
4生命中的導師和英雄哪裡找?
5競爭力,不是學校唯一要教給孩子的
6贏,不是孩子生命中的唯一

二 把屬於孩子的還給他
1誰能把孩子被偷走的童年還給他?
2允許孩子浪費時間
3沒有愛、擁抱、親吻的孩子......
4真實實地感受周遭世界
5痛苦和失去帶給孩子力量
6夢想,讓人飛得更高更遠

三 大人可以給孩子什麼?
1愛自己也愛別人......
2接納不一樣的人事物
3一個陪伴
4一個閱讀自己的機會
5給孩子「不無聊」......
6探索,點點滴滴讓靈魂更美麗
7讓情緒介入......
8一個可以去看看的世界
9教孩子怎麼生活......

四 大人真的能聽孩子說嗎?
1大人幾乎從不相信孩子
2大人帶給孩子的極度恐懼......
3禮物,大人用來減輕罪惡感的方式
4看五十遍《鐵達尼號》的小女孩
5大人總是來得太慢......
6好家庭就能教出好孩子?
7變身怪醫日夜不同的兩種面貌
8同住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
9免費的暴力......
10毒品可能消失嗎?



面對教育未來世代的巨大挑戰,你準備好了嗎?
文 / 保羅.克羅培,二○○六年四月

  這本小書第一次出版的時候,就開始了它奇怪的命運。

  在這書出版的前幾天,新里格(Novi Ligure)發生了一個轟動整個義大利的家庭慘案(譯註:一個十四歲的小女生夥同大她兩歲的男友殺死了自己的媽媽和弟弟。原因是媽媽不欣賞她的男友。這個小女孩本來想殺死全家,爸爸因為出差才倖免於難。)而我與新里格市長的會議日期竟就在這件慘案後的兩天。一些記者很有「品味」地報導了我和編輯的冷酷無情以及投機的意圖。令我訝異的是,某些平面媒體竟然太習慣於炒作新聞,將任何事件都給表演化了(以及捏造),再也沒有能力分辨真假是非。這些人認為,我們日常生活裡的每一刻和一部拙劣的真人實境秀的腳本沒什麼兩樣,完全是可以預期的。

  很明顯地,這個新聞事件本身與真人實境秀非常地不同,寓意也更深刻:這本小書裡的故事對於證明這個論點也有所貢獻。

  實際上,這本書的成功並非因為它的出版時機,或是命運的種種巧合,而是因為這些書頁裡觸及了我們所面臨的教育危機,論述傑出、深入,深具社會代表性,它的觀點甚至超越了一般教育理念,而且也表達了父母們對於當今教育制度的關心。

  這件慘案所蘊含的最大的寓意是,今天的大人們是否真的了解在一個生活無虞、安定的社會裡教育未來的世代代表著什麼意義。

  當大人們漸漸地接近、開始試著了解這個新挑戰有多大的時候,站在完成這件事所需要的巨大責任面前,這群大人們卻目瞪口呆。對此,我不禁感到不安,整個社會最重要的一個賭注──它的未來,竟然是操縱在一群不專心且無能的人手中。

  從這個時候起,我開始了我的旅程。我走遍了各個廣場、禮堂、劇院、堂區教堂(譯註:自公元最初數世紀起,羅馬教區劃分為多個區域,各有一間重點教堂或所謂「本堂」,也就是堂區教堂。)、學校、市政府。不管到哪哩,我所遇見的人們都戰戰兢兢,為數眾多,很有參與感,而且,很害怕:新里格事件深深烙下了痕跡。或許,這個事件也為我們指引了一條可能的路,甚至是可行的一條路。

  也許,大人們並非真的那麼無力傾聽孩子的心聲,也不是那麼不在乎自己子女們的未來。然而,除了對教育現狀以及教育環境有所醒悟之外,我們並無法肯定這些年裡某些東西是否真的改變了;或者正好相反,其實什麼都沒改變。這裡我想岔開一下主題,討論人才養成和與年輕人進入職場息息相關的事情。

  就在寫作當下,我還不知道這次困難又艱苦的競選活動的結果,但是不管是誰贏了選戰,都將毫不猶豫地拋棄這些根本的問題。

  三十年前,一張高中文憑就是某種求職上的保證;但今天,沒有任何一位大學教授膽敢保證一張大學文憑可以提供學生找到與自己所學相關的最起碼的工作。既然這樣,又何必為了一張大學文憑拼死拼活?如果這些年輕人到最後還是得完成職訓的程序,才能在職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又何必需要這張文憑?

  問題還不止這樣:現在,連下一階段的畢業證書也保證不了什麼了。在碩士課程的廣大森林裡,你必須使出渾身解數去找到一門與自己相合的課程(碩士是一份包含了任何主題、所有價格以及各種品質的菜單)。

  連碩士學位也無法保證我們的孩子一定能找到一份與他們在學習上所投入的心血相相當的工作。在整個學習期間,這些年輕人就這樣慢慢邁向三十歲關頭,但他們在經濟上卻仍然得依靠父母,這種情形在整個歐洲是未曾有過的。

  到最後,可能終於有一份工作合約出現了,但不用多想,合約條件必定是很差的。「彈性」這個詞到最後變成「壓榨」的同義詞,所立的法律都是為了讓經營者能夠享有充足而廉價的年輕勞動力,相對地,我們的孩子每天卻得為了合約終止這個幽靈的威脅而受制於它。我不禁想:為什麼從來就沒有一位經營者曾好好地思考過,一份付出與所得不成比例的工作往往只會導致工作者以敷衍的態度去應對,事實上,工作品質的維護應該是要基於熱情與報酬,尤其報酬是工作品質與生產力唯一的保證。這些經營者為什麼就是無法了解,低報酬工作的「小把戲」並不能幫助我們的國家在全世界的就業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其實只是代表了「義大利製造」這個遠大志向的墳墓,更長遠來說,就是我們自己未來文化的墳墓。

  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我們離真正做到傾聽子女的心聲、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這件事還很遙遠。相反地,我們正在成年人的利益與年輕人的志向之間製造義大利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衝突,而要解救這種衝突,除了父母完全的接納之外,似乎別無他法。父母應該做的,似乎就是要完全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簡單地說就是:當孩子們達到開始獨立生活的年齡時,大人們就應該為孩子準備一份可恥的年金(這份年金是身心障礙補助或者社會年金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怎會不明白,這樣做只會對孩子的創造力、學習力、勇氣、熱情、天分發展等造成巨大而無可挽回的傷害!

  這本書的誕生是來自於一個靈感,是我在周遊了一個無比美好卻在自尊上深深受創的國家之後,針對這個國家的需要而寫成的一本書。這本書是為了將我從父母、祖父母、老師、神父以及行政人員那裡聽來的充滿不安的談話加以闡釋而產生的。這本書一出版,許許多多的會談、會議、座談會的邀約也自四面八面不斷湧來,這些不斷的邀約帶來了反省機會、讓疑慮浮現、幫助每個人感覺到自己並不孤獨等的責任也增加了十倍。我相信只有當大家都決定走出家門面對面、開始去思考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戰勝教育這個可怕的挑戰。

  由這裡,我的心中生出了一種需求,就是繼續向那些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匯報人們所想所說的事;由這裡,我的心中生出了一種需求,就是繼續建立一條新的心理路徑,而這條路徑不只是說出來的,更是寫下來的。

  因此,出版另外兩本書的想法油然而生。這兩本書是為了那些不願意認定對於孩子的未來再也沒有可以做的人寫的。

  兩年後我寫了Noi, Voi(《你們,我們:兩代之間的漠視》),二○○五年冬天再寫了I figli non crescono piu(《為何你的孩子不再長大?》)。

  由這三本書所構成的三部曲,就像是為航行者與水手們準備的迷你領航員;有了領航員,水手們將不再害怕,也將很清楚地知道,不能為了一時的方便以及暫時出現的礁石,就把帆降下來。

  有思慮故有尊嚴,有不安的勇氣故有自由。




其 他 著 作